外匯前瞻 | 數字人民幣:漸行漸近 | 文章 – 滙豐機滙
- 數字人民幣的推出速度正在加快,目前已完成7000萬筆交易,試驗範圍也在擴大
- 目前,數字人民幣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零售需求,但跨境試驗和全球倡議的測試也受到關注
- 備受關注的一點是,數字人民幣是否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之前正式推出
數字人民幣的推出主要是受到數碼經濟和電子支付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推動
中國的數碼法定貨幣人民幣(下稱「數字人民幣」)順利推進。2021年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白皮書,闡明在數字人民幣研發上的基本立場,並全面闡釋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願景、定義、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中國人民銀行在白皮書中表示,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背景包括中國向數碼經濟轉型、現金使用減少、加密貨幣迅速崛起,以及全球央行積極考慮或推進央行數位貨幣研發。
數字人民幣將與實物人民幣並存,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經濟價值
數字人民幣的官方定義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碼形式、不計息的法定貨幣。作為一種零售型央行數碼貨幣,數字人民幣的目標是部分替代流通中現金(M0)。數字人民幣採用雙層運營體系,中國人民幣銀行(第一層)負責發行數字人民幣,其授權的運營商(第二層),如商業銀行和持牌非銀行支付機構率先開放電子錢包(數字人民幣的媒介),並為終端使用者(即個人和企業)提供數字人民幣流通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不同場景下推出許多涉及真實使用者的數字人民幣試點項目
近期的數字人民幣實驗和試驗
中國人民銀行在白皮書中表示,已經基本完成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和功能研發。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0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等領域。開立「個人電子錢包」逾2090萬個、「公司電子錢包」逾350萬個,累計交易逾7070萬筆、金額約 345 億元,同時測試了線下和線上交易。
可編程性是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重要特性,也被整合到數字人民幣中
最近,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即部署基於預設條件自動執行交易的「智能合約」)已進行測試。在成都進行的一項試驗中,10萬名市民獲得預程式設計的、與公共交通有關的數字人民幣補貼(即「數字人民幣公共交通出行禮包」),以促進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The Block,2021年7月2日)。這一特性日益受到全球各國央行的歡迎,因為它有助於更好地實施定向的貨幣和信貸寬鬆或支出計劃,以及反洗錢措施。
目前,數字人民幣將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但跨境試驗將受到關注
下一步是什麼?
我們認為,未來國內會進行更廣泛的試驗,增加參與者的數量和潛在的定向用途(即智能合約)。備受關注的一點是,數字人民幣是否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2年2月4日至20日)之前正式推出。
從技術上講,數字人民幣可以用於跨境交易,但目前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零售需求。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將探索跨境試驗,且一直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澳門金融管理局密切合作,同時加入由國際清算銀行牽頭的「多幣種法定數位貨幣橋」這一全球央行數位貨幣倡議。
披露附錄
重要披露
本報告僅用作一般資訊用途,不應視作賣方要約,也不能被視為買方要約或誘使買入證券或文中提到的其他投資產品的要約,和(或)參與任何的交易策略。由於報告的撰寫並不考慮任何特定投資者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因此本報告中的內容僅為是一般性資訊,並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相應地,投資者進行操作之前,要根據自身的目標、財務狀況和需要,考慮所給出建議的恰當性。如有需要,投資者應獲取專業的投資和稅務建議。
本報告提到的某些投資產品可能不具備在某些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的資格,因此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投資者。有關本報告中提到的投資產品的適合性問題,投資者應諮詢其滙豐銀行代表,並在承諾購買投資產品之前,考慮其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
本報告中提到的投資產品的價值及其所帶來的收入可能會有波動,因此投資者可能會遭受損失。某些波動性較大的投資其價值可能會遭受突然和大幅的下跌,跌幅可能達到甚至超過投資金額。投資產品的價值及其所帶來的收入可能會受到匯率、利率或其他因素的負面影響。投資產品的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
滙豐及其關聯機構將適時通過委託或代理形式,向客戶賣出或從客戶手中買入滙豐銀行研究覆蓋的證券/金融工具(包括衍生品)。
我們不會事先決定是否或何時會對本報告中包含的資訊作出公開的更新。
其他披露信息
本報告發布日為2021年8月6日。
除非本報告顯示不同的日期及/或具體的時間,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市場資料截止於2021年8月5日。
滙豐設有相關制度以識別、管理由研究業務引起的潛在利益衝突。滙豐從事研究報告準備和發佈工作的人員有獨立于投資銀行業務的匯報線。研究業務與投資銀行及做市商交易業務之間設有資訊隔離牆,以確保保密資訊和(或)價格敏感性資訊可以得到妥善處理。
您不可出於以下目的使用/引用本報告中的任何數據作為參考:(i) 決定貸款協議、其他融資合同或金融工具項下的應付利息,或其他應付款項,(ii) 決定購買、出售、交易或贖回金融工具的價格,或金融工具的價值,和/或(iii) 測度金融工具的表現。
本報告為滙豐環球研究發布的英文報告的中文翻譯版本。中文和英文版本之間如有衝突或不一致的,應以英文版本為準。如有需要,請您閱讀滙豐環球研究發布的相關英文報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