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ESGMatters 邁向「淨零碳」排放 | 文章 – 滙豐機滙
在本期的 #WhyESGMatters,我們將探討大型石油公司的氣候目標如何有利淨零碳排放的策略。此外,我們亦會探討新興市場的石油公司在低碳能源生產方面有何進展。
邁向「淨零碳」排放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環球油氣市場造成嚴重影響,能源轉型和氣候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與此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則繼續體現於洪水、風暴、乾旱及山火等極端天氣事件。因此,如何妥善朝著潔淨能源的轉型邁進,預料將會是石油公司未來幾年的關鍵議題。
在本期的 #WhyESGMatters,我們將探討大型石油公司的氣候目標如何有利淨零碳排放的策略。此外,我們亦會探討新興市場的石油公司在低碳能源生產方面有何進展。
1.「淨零碳」是甚麼?為何成為當前熱話?
「淨零碳」的使命
按照最新的氣候科學(資料來自聯合國氣候科學機構),如果將全球暖化程度限制在 1.5°C 以內,並避免氣候變化最嚴重的後果,便需要大幅減少排放量,並最終實現「淨零碳」(見方格 1)。此舉需要迅速調整方向,將碳軌跡大幅下移(圖 1)。
淨零碳承諾開始崛起
今年,多個國家及地區先後宣布在本世紀中葉前實現淨零碳的計劃,包括歐盟(2050 年前)、中國(2060 年前)和南韓(2050 年前),而日本則於 2020 年 10 月將碳中和的承諾時間表提前至 2050 年。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的氣候計劃(見方格 2)亦承諾將於 2050 年前實現淨零碳,而發電更會在 2035 年前實現淨零碳。依照目前的承諾,全球約三分之二的排放量以及 75% 的本地生產總值可望於本世紀中葉全面去碳化。
企業亦相應作出本身的氣候承諾,其中一個例子是微軟 (Microsoft) 尋求透過減少二氧化碳和消除額外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抵銷公司過往的全部企業排放足跡。不過,化石燃料能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約三分之二,故此油氣公司才是能源轉型的關鍵,其中部分公司已公開其長遠大計,希望大幅降低能源供應的碳強度,甚至實現淨零碳。
2. 大型石油公司的應對
近期一眾大石油公司紛紛宣布氣候策略,顯示歐洲公司全面加強去碳化的目標,美國公司在這方面則相對落後。我們不妨探討大型石油公司因應氣候目標而推出長期及短期計劃的性質。
長期計劃
舉例來說,歐洲六大石油公司(BP、Eni、Equinor、Shell、Repsol 和 Total)目前均計劃在 2050 年或之前實現淨零碳。這些公司亦制定涵蓋整個碳排放周期的策略,包括下游客戶活動(例如運輸)以及本身生產的碳排放。
減排策略的方法包括降低能源供應的排放量,例如是新的絕對減排目標、投資新能源、針對特定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例如天然氣放空燃燒或甲烷洩漏)的措施,以及廣泛採用各種技術(碳捕集和儲存、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美國大型石油企業的氣候目標落後於歐洲同行,雖然拜登已提出氣候計劃,但我們認為難以一夕間帶來改變。不過,美國兩大石油生產商 ConocoPhillips 和 Occidental 近期宣布淨零碳排放目標,成為美國公司的先驅,或多或少顯示正在蘊釀變化。
短期里程碑
鑑於策略本身屬於長期性質,能源組合的明顯變化恐怕較為循序漸進,的確,大部分公司的 2050 年目標甚至未有訂明短期(例如 2025/30 年)的里程碑,不過,部分機構投資者仍積極呼籲推出五年內實質減排的長期淨零碳計劃。
然而,部分公司的目標勢必在 10 年內大幅改變業界大型公司的格局,例如 BP 已經就 2050 年願景制訂 2025/30的段目標,包括減少約 40% 的油氣產量以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見圖 4),兩者均會促成帶來進取而前所未見的資本重新調配。
3. 新興市場在石油和氣候議題的角色
至於新興市場的油氣企業,我們將分析合計佔全球約 30% 油氣產量的其中 13 間公司(見圖 5),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商和天然氣生產商,例如是中海油(中國)、Ecopetrol(哥倫比亞)、Gazprom(俄羅斯)、Lukoil(俄羅斯)、Novatek(俄羅斯)、ONGC(印度)、中石油(中國)、Petrobras(巴西)、PTTEP(泰國)、Reliance Industries(印度)、Rosneft(俄羅斯)、Saudi Aramco(沙地阿拉伯)、中石化(中國)
缺乏變革型的改變
我們留意到,相比成熟市場(特別是歐洲),新興市場生產商普遍較少對變革型的改變進行規則,最常見是將上游(例如勘探和生產)排放效率與增加天然氣佔生產組合的比重互相結合,這一套方針是歐洲大型公司五年前傾向的模式,亦是美國部分大型公司現時的策略。然而,新興市場公司在氣候相關資訊層面的披露亦有所改善,不過下游排放報告等方面則仍然落後。
更廣泛的影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興市場生產商能夠對不同利益相關各方(股東或國有資產管理者)負責,或者與國家目標有更密切的關係,例如直接為國家財政、能源政策目標或氣候目標帶來貢獻。以中國為例,這個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最近期宣布有意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不但預示中國生產商的重大改變,亦會對出口至中國市場的公司造成深遠的影響。
4. 結論
為抗衡全球暖化的影響,淨零碳排放的目標日益受到股東、決策當局和社會大眾的支持。愈來愈多大型油氣公司(特別是歐洲)公布長期目標,希望大幅降低能源供應組合的碳強度,甚至實現淨零碳,反映其性質可能會出現重大改變。能源轉型固然構成考驗,但如果企業能夠成功轉型並提升股東價值,亦不失為重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