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ESGMatters 城市与气候变化 | 文章 – 汇丰机汇
城市与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6) 已经闭幕,大会在大多数气候问题上略有进展。然而,有一个事实变得显而易见:随着大气排放量的不断积累,世界各地的城市必须行动起来彻底实现脱碳。
城市地区消耗了全球 78% 的能源,产生了 60% 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而所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可能更强烈且更明显。沿海城市面临洪水、海啸和飓风的直接挑战,而另一些城市可能面临极端温度、干旱和缺水。
在本期的 #WhyESGMatters 中,我们将讨论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潜在影响以及城市的应对措施。我们还会介绍一些有助于为城市地区气候变化的缓解和适应举措提供资金的金融工具。
1.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城市地区?
对于城市而言,气候变化可能意味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空气污染以及极端事件后的财产破坏。 它还可能影响水和食物供给,以及城市居民的整体健康和繁荣发展。
气温上升
全球变暖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如今,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年至少有 20 天暴露在危及生命的极端高温中[1] 。随着气温不断飙升,人们需要更多地使用家用设备来抵御炎热,因而可能导致能源需求增加。
制冷行业消耗了全球 30% 的电力,产生了全球 8% 的温室气体排放。到 2030 年,预计空调数量将增加三分之二(相较于目前已安装的 20 亿台),全球建筑制冷用电需求也可能提升 50%[2] 。
[1]《我们不想要的未来》(The future we don’t want),C40 城市气候领导集团,2018 年 2 月。
[2] 国际能源署 (IEA) (2020),《制冷》(Cooling),国际能源署,巴黎
水:太多还是太少?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沿海城市发生洪水和海啸的可能性(图 1),使资产面临风险。亚洲和北欧地区可能会出现强降水,使住宅面临发生沿海及涨潮洪水和海啸的较高风险。但同样糟糕的是,如果气候变化使天气更加不稳定,中东和南美等地区可能会面临极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降雨量减少、可再生水资源缺乏、城市管理不善或污染都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如果到 2050 年,水资源需求(如联合国所预期)增加 20-30%,则此问题可能会更加紧迫。在新兴市场,圣保罗、班加罗尔、开罗和北京等城市在未来几年都可能面临水资源压力。而成熟市场方面,东京、迈阿密和伦敦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大伦敦政府表示,到 2040 年,伦敦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2. 城市应该怎么做?
C40 倡议——这是一个全球城市市长网络,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其将成为分享最佳实践的关键所在,并将推动后续几年中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虽然大部分气候政策是在国家层面制定的,但由地方当局所负责的政策可能更为重要。城市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解决方案在于两方面: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
在许多城市,电力部门实现脱碳以后,交通和建筑行业的排放仍然极为严重。迄今为止,全球已有 1,000 多个城市和地区承诺实现净零,覆盖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城市人口。然而,如果世界要避免达到关键的气候临界点,还必须做更多的工作。
城市气候变化缓解措施将围绕交通政策展开——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更多的步行或骑行激励措施,以及减少汽油或柴油车辆的使用。虽然有许多途径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可能会提供一份基础设施蓝图,使骑行和步行更容易、更安全、更有吸引力(见图 2)。
虽然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在减少城市排放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公共交通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上,如果要将全球变暖保持在 1.5°C 的水平,到 2030 年,世界各地城市的公共交通运力将需要翻一番(COP26 会议期间,C40 倡议也宣布了这一信息)。虽然转型的具体类型将取决于城市规模、地理位置和资金实力,但无论哪种都需要投资。
在 COP26 期间,世界各国领导人被要求确保“生活在城市地区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离家 10 分钟步行路程内拥有安全、高频次、经济上可负担、无障碍的公共交通工具[3] ”。此外,每年还要求投入 2,080 亿美元(相当于全球 GDP 的 0.2%)用于 100 个 C40 成员城市(占全球经济体的 25%)的公共交通升级。
更加绿色的建筑也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住宅、工作场所、学校和医院等城市建筑产生的排放估计占全球排放的40%——绿色建筑将改变城市运行所依赖的能源结构。迈向更具有循环性的城市也为减少浪费、提高再利用率和回收率提供了助力。例如,柏林的目标是用绿色空间和透水表面取代坚硬表面,以对抗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能够适应暴雨。在屋顶种植苔藓或草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能力,并产生蒸发冷却效果。
虽然全球气候行动的资金估计有 95% 都用于缓解气候变化,但人们也在日益认识到重视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必要性。也就是说,要适应气候变化,从而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气候风险时更具有复原力。一些城市已经采取了行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
在 COP26 上,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侧重于为复原力、栖息地保护、恢复以及交流提供资金。各方一致同意,到 2025 年,为满足全球需求,气候适应相关资金流将达到 400 亿美元(2019 年水平的“至少两倍”)。
[3] C40.org
3. 资金从何而来?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环境和社会挑战,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各个城市将加大投资力度。这显然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成本——尽管其中大部分必然来自国家政府,但公私合作以及资本市场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统称为“贴标债券”,目前规模为 2.2 万亿美元。有三种绿色项目类型特别适合城市融资:清洁交通、气候变化适应和绿色建筑。社会债券也可以将提供经济适用房设为目标,非常适合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发行人可以是主权国家、地方当局,甚至是公司,尤其是房地产公司。
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也有两个优势:标的项目可见性和融资成本较低——“绿色溢价”,即绿色债券的交易利差通常略低于非绿色债券。
资料来源:汇丰的计算结果、Dealogic 和彭博(截至2021年11月26日)
以下着重介绍用于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活动的其他金融工具:
在过去一年中,几家大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入了绿色债券市场,吸引了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新投资者购买商业房地产债务,并为获得LEED 认证的开发项目筹集了资金。LEED 是国际知名的评级系统,也是可持续和环保建筑的标志。
4. 结论
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齐头并进。虽然最近几个月气候政策的重点一直在国家层面,但世界城市地区的行动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随着劳动力变得更具地理流动性,改善城市的运行方式,也就是改善公共交通和降低污染水平,将是未来几年吸引人们居住在城市中的关键。